我儿子和他奶奶最亲近
运动员时期的格非身边有“两位帅哥”,他的爱人孙军和搭档顾军。如今,与格非最亲近的人也是“两位帅哥”——已成为丈夫、儿子孙文军。
孙文军今年4岁,聪明可爱,正在上幼儿园。由于格非和孙军平时工作太忙,很少在家,文军一直都是由奶奶照顾。所以当记者问文君: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时,小家伙想了半天,得出了两个字:奶奶。一旁的格非立即表示,这确实是事实,因为平时都是奶奶照顾他,尤其是他生病不舒服的时候,除了奶奶,他谁都不要。在家里,我也是和奶奶最亲近的。
肖文军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“奥运冠军”,因为他根本不明白“奥运冠军”是什么意思。有一次孙文军在运动会上看到妈妈点燃火把,幼儿园老师就问他,妈妈是做什么的?他说:“我的母亲是点燃火炬的人。”葛非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很高兴。肖文君有时候拿着金牌在家问格非,“妈妈,这是什么?”格非说道:“这就是冠军,冠军就是第一名。”格非经常叮嘱儿子快点吃饭。如果你想成为第一,第一名将获得奖牌。
晨报小记者费思源问道:“葛菲阿姨,您去过很多国家,您是用外国的教育方式教育儿子,还是用中国的教育方式教育儿子?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格非难住了。 。格非说:“我还没想好,你建议我用哪一个?” “我们也不知道。”大家都被这个问题和答案逗笑了。
肖文君更像孙军
格非的性格很安静,但她的儿子却很调皮。从这一点来说,他更像是他的父亲孙军,因为孙军当年的外号就是“猴子”。采访过程中,肖文军不断在母亲身上跳来跳去。面对儿子这样的“折磨”,即使是世界冠军,他也只能忍受。
4岁的文君很聪明。他无视年轻记者的镜头,无论怎么要求他都拒绝摆姿势。但当我看到我们的摄影记者拿着大炮来了,听说这张照片可以登在报纸上时,我立刻兴奋起来。我做鬼脸、摆姿势。拍完照片后,我还得去相机回放。快来看看你有多帅吧。看完后,我也给出了评价,说:这个拍得不错。大家都嘲笑他的自我评价。他们没想到这个小大人这么喜欢臭美人。
谈起儿子的趣事,格非说:十运会期间,他带儿子参加了开幕式。当时有很多记者采访他。第二天我看报纸时,有很多他父亲的照片。没有他,他就在家里。他急得大喊:你怎么没有我?年轻记者费思齐神秘地向格非建议:“格非阿姨,你知道你儿子将来最适合做什么吗?” “什么?” “电影明星。” “因为他很擅长摆姿势。”听到年轻记者回应文俊的建议,格非哈哈一笑,说道:“考虑一下这个建议,看看以后能不能让他成为明星。”
当记者问格非是否考虑过让儿子继承羽毛球事业时,格非表示:“这要看孩子自己的爱好,但文俊从小在体育方面确实很有天赋,他学会了2岁时就打网球,有一个很好的榜样。”就是这样。今年夏天我打算让他学游泳。让他先了解一点一切。未来具体的发展就看他自己的爱好了。”
一碗面难倒了两位冠军
除了儿子孙文军,格菲在谈及丈夫孙军时也很开心。这对在球场上所向无敌的“神雕侠侣”,在家庭生活中却被一碗面难倒了。格非说,他10岁时就来到南京练习羽毛球。他从小在食堂吃饭都是用碗和勺子吃饭的,几乎连筷子都不会用。她觉得这辈子不能做饭就太可惜了。
不会做饭让两位世界冠军笑了起来。有一次,夫妻俩正在家里尝试做一碗面条。结果,他们就该放哪种调料发生了争论。两人谁也不同意,声音大得对面家的保姆看见了,嘲笑他们。两个人顿时感觉很尴尬。格非连忙示意,轻轻关上窗户。
事实上,孙军在当运动员时就相当“贤惠”。他最自豪的就是在格非面前做一顿像样的饭菜,因为在孙军家里,爷爷和父亲就是主要做饭的人。如今,老孙家的这一“光荣传统”为何被孙军丢掉了?
然而,从与格非相恋开始,孙军就一直保持着另一个一直保留至今的“光荣传统”,那就是每到节日都不忘给妻子送鲜花、送礼物。格非20岁生日那天,孙军送给她第一份礼物——一只丑陋的多腿毛毛虫玩具。她今天还保留着它。接下来的十几年里,孙军经常给她送礼物,我很烦恼要送什么,也没有什么想法。
今年5月8日是孙军和格非结婚五周年纪念日。那天,孙军正好带着羽毛球队去秦皇岛打比赛,格非并没有太在意。没想到,上车后,孙军给格菲打电话说:“老婆,结婚纪念日快乐。”
当管理员让我头发花白
从国家队退役后,格非和孙军都在南京体育学院工作。孙军担任省队教练,葛飞担任训练部主任。在外面,孙军经常开玩笑说“格非是我的领导”。那么家里的领导是谁呢?格非笑道:“他开玩笑的。在家里,我们很民主,互相尊重意见。至于家里的分工,谁在南京谁就掌握得更多。每个月都是他带队的时候。”我出去比赛,也经常出差,妈妈在家很难受。”
今年年初,格非到南京市体育局进行临时集训,并担任局长助理。入仕后的格非完全没有官场气息,反而感到压力极大。 “我刚上任的时候,头发花白了很多。朋友们看到我的时候都说,哟,你看起来老了很多。”格非说,以前他只做竞技体育,现在他需要充分了解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。以及整体规划,有很多东西要学。 “还好领导和同事都非常支持我,工作也逐渐顺利起来。孙军经常和我谈论工作上的事情,他希望我能够快乐地工作。”
除了领导和家人的帮助,格非还有一群“智囊”——她在党校学习期间的同学。刚入学的时候,班上的同学看到这份名单都不敢相信。他们问班主任,这个格非就是奥运冠军格非吗? “我是班里最小的,最大的同学比我大18岁,最小的比我大5岁。一开始我想,我们和他们有什么共同点?没想到,当我毕业时,班里有37位同学,关系就像一家人,互相称呼‘姐姐’、‘兄弟’。”毕业后,我们经常聚在一起,有时还给格非出谋划策。
没看过奥运会开幕式
尽管是两届奥运会冠军,格非却从未亲眼目睹过开幕式上奥运圣火的点燃。 1996年,中国运动员身着队服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。不料,格非的脚后跟被皮鞋磨出了水泡。穿上运动鞋非常痛苦。为了防止炎症和感染,联赛总部特意批准格非在奥运会上穿拖鞋。绕着村子走一圈。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运动员通常要提前进入场馆,并在那里停留几个小时。作为“重点保护对象”,格非自然没有出席开幕式,只在团部观看电视直播。
仅仅几天后,格菲和顾俊首次夺得羽毛球奥运会女双冠军。四年后再次参加奥运会,格非想,既然第一次没去开幕式就夺冠了,这次还不如不去呢,但他真的又夺冠了。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。退役的格非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奥运圣火点燃仪式。
虽然运动员生涯已经结束,但格非对运动场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。 “也许我将来可以当一名教练,把我的经验传授给年轻运动员,并把他们送进国家队。”他曾经是体育学院的学生。工作的时候,格非每天都会去羽毛球队。 “队员们跟我关系很好,我和他们聊天,他们会告诉我一些生活中的事情。我转头告诉孙军,你不知道。他会说,这真的发生了!”
下班后有限的空闲时间,格非喜欢逛街。孙军不太喜欢买衣服,就交给格非打理。格非还打算学游泳、打网球,但一直没时间。此外,她还需要养精蓄锐、学习。 “我从心底里很想努力学习,但从时间上来看,我真的说不出来。不过,我还是很认真的。只要有时间,我就会尽力学习。 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dbyuv.com/html/tiyuwenda/9283.html